第114章 亲自出马
端木家族传人,也是孔门‘十哲’之排名前三的子贡的嫡孙。
孔子的学生很多,后世孔门动不动说弟子三千,恐怕是没有的。但如果是听过孔子讲学的都算进去,三千也打不住。可想而知,能够对儒门有兴趣的人,最起码也应该识字,而且以守旧的传统贵族为多。
这些人之,很多本来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名气和地位。
加家世稍微出众一点的话,出仕并不难。
难的是在这么多人之还能出类拔萃。或许子贡讲学授徒在儒门之不算是最好的,但不得不说他有太让人羡慕的经历了。他担任过两个国家的执政或者相国的高官,春秋战国时代奉行君主和士大夫共治的政治格局,作为官员之首的执政或者国相,子贡能够完整的贯彻自己的执政理念,毫无掣肘。
不仅仅子贡拥有丰富的治理国家的经验,他的学问也是一等一的出色。
或许谈起儒家先贤来说,开馆授徒的名人会想起子夏和澹台灭明。可绝对不能忽视子贡,仅从子贡的经历和学识来说,他授课的弟子,都已经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精英弟子。
想到去做,边子白更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站起来走到回廊下,喊道:“赵武,套车去二公子府。”
“同去,同去!”
公孙鞅也好,为什么边子白对南卓和端木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因为在他的权衡之,似乎南卓的优势更大一点,可边子白却似乎故意和南卓过不去似的,反而对端木方青睐有加。
一个是家学渊源,却已经远离卫国权力心。
一个是家世显赫,圣眷正隆,血统尊贵。
两个选择在大多数卫国衙门的主官之,都不难选。南卓,肯定是优先选择。算是端木方和南卓同样拥有很大的名气,但是南卓的家世给他加分实在太多。而端木方的境遇是不一样的,端木家族已经开启了列国出仕的新格局,恐怕真心看不卫国能给出的官职。
内史府执掌国君和执zhèng fu、司徒府、司空府等公往来,起草政令,颁布国君的檄,虽在重大政令面前,没有一言而定的决定权,连参与权似乎也不足够,但不得不说,内史府是连同宫廷和执zhèng fu最重要的桥梁,事务繁杂。
能够进入内史府,肯定会对其效忠的公子有很大的臂助。
可实际,等边子白抵达公子岐在帝丘的府邸的时候,潘毅心急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端木方不答应!
而在一边的公子岐闭口不谈,脸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丝无奈。显然,他恐怕也无法让端木方彻底的效忠他。直接的结果是,端木方不想太多的牵扯到卫国的储君之争。
不同于在南氏府邸,连大门都没有被邀请进去的尴尬局面。公子岐大开门,是将潘毅当成天使迎接进去的,何为待遇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端木方知道潘毅来历之后,双方一团祥和的关系破裂,“方,愚钝,不过一凡夫庶子,乡野村夫之辈,不敢受国君的厚爱,还请御史大人说明官,了却方心的惶恐。”
正在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