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第二百一十七章 沙石厂

  上河忖的场景看着让人振奋,两个小村组成的一个大村设置了多个报名点。

  张乐觊是布艺沙发厂的报名点。布艺沙发,不光这些庄稼人没听说过,整个大明上下都没听说过。

  张乐凯做此解说时,村民很得意,他们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只是布艺沙发厂还要选地,筹建加人员培训,一时之间也看不到收益,报名的条件也有年龄限制,女工统一要求在二十五以下,十三岁以上;男工却是木工,整个上河村就不具备这样的人。加之眼前看不到收益,因而报名的人从最初的向往而热血沸腾,最后许多人兴致低落,做了缩头乌龟。

  张乐凯最后也只招得十六人,有点失落。

  “已经很不错了,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怀疑和举步观望的人居多。”

  养殖场方面由秦樊负责,这是秦文柏来之前便开始規划的,参与的人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妇人,最初设定为二十人:养鸡场六人,养猪场十四人。

  红砖厂于秦文柏而言,没有计划组建,但凡是他批示的,都得给一笔前期投资资金,像养鸡场之类的,占股仅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属于老百姓。

  就养猪厂与养鸡场,他这方面预计总投入资金五百两,财物核算暂且由张乐凯担任。

  张乐凯此行,似乎哪方面都有他,乐呵的不行。他原来的什么地下工程队已经停摆了,原来跟随着他前来的儿童也长成了小少年,还得学习与锻炼。

  特殊人群成了地下工程的蹲点对象,或许哪一天这些都不用了……

  因而红砖厂是村民自发的,由那十七个老人负责,沒有特别要求,也算老人在闲暇之时捞点外快。

  而秦文柏现在最重视的也是马上要实行的便是沙石厂。沙石厂建在黄河滩上。

  从黄河岸边向里延深八百米的地方都属于无主之地,有些地段甚至达一千米,而受灾老百姓的房子建在离黄河岸边十里的地方,向里延伸三四里都属于上河村的范围。

  对于沙厂,秦文柏做了一个全面设计,也是一劳求逸的设计。

  采沙点就设在黄河边,按现在的水势预留两百米釆沙,从两百米处向里延伸三百米打路基,高约两米五,釆沙运送从下面通过,也可以直接送上路面。

  路基里侧向里三十米的区域载种树木,在树林之后建防洪堤,底座十米,堤高五米,至上面宽四米,三米为人行走道,两边吝零点五米为高约一米二的护拦。

  防洪堤里侧修建一栋五层的沙石厂营运中心。

  釆沙工作,村民们一直有人在做,只是没形成统一性規模而已。

  细沙的利用率很高,只要建砖瓦房,就得用到细沙,为了杜绝随意开釆,建沙石厂便是秦文柏首先要做的。

  沙石厂建成后,或许随后跟进的就是黄河滩的治理,防洪堤的修建,防止水土流失的树木载种,工程量大,招人也要扩大化。

  在受灾民众中,招人一百,工价暂定为每天三十文,与秦文柏原来用人的工价相较,显然低了,但这也属国家民事工程,往常庄户人家都有服劳役的义务,而今上工能有钱来,已是一大进步了。

正在加载更多

目录(N章)公告
N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