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刘彻(上)
---
刘彻当然不知道远在草原西方的突厥人正在讨论她。就算知道了,高傲的汉天子也不会在意。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统治者,作为一个强者根本不会在乎盘踞在草原西方的蝼蚁。
大汉可以毁灭居住在草原上的胡人一次,就可以毁灭第二次,第三次。不愿臣服大汉的人尽可以来,前提是做好了被灭族的准备。
刘彻此刻坐在大汉皇宫的御书房内那张属于她的椅子上,饶有兴趣地把玩着手中的镜子。与大汉普遍使用的铜镜不同,她手中这面镜子清晰的映照出少女那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盛世美颜。
大汉皇宫内的御书房坐北朝南,位于宣正殿东北方,是属于天子的私人书房。
御书房门前的门廊以九根朱红色立柱支撑,木质大门后两排与房间齐高的巨型书架分列房间两侧。走过书架间的平坦空地之后,一片高台上放置着天子御用的金黄色书桌与龙椅。
当汉天子在早朝上遇到无法当场决断的问题时,御书房就成了临时议事厅。天子会将他最信赖的朝臣召集到御书房,继续商议朝堂上没有做出判断的国家大事。
刘彻饶有兴趣地把玩着手中的镜子,不时做出一个又一个鬼脸。看着镜中映照出的自己的鬼脸,少女轻声笑了起来。
少女终于玩够了,将手中的镜子递给了站在身边的宦官。
“秦公……我呸。秦翰,帮朕把这面镜子给阿娇送去。阿娇应该会很喜欢。”
一直站在刘彻身边等候命令的宦官秦翰立刻松开了自己一直按在腰间配剑剑柄上的左手。他向着坐在椅子上的刘彻弯腰伸出双手,毕恭毕敬接过了对方手中的镜子。
“下官现在就去,陛下。”
刘彻随意挥了挥手,示意自己听见了。
秦翰自幼入宫,常伴汉景帝左右。虽身为宦官,却有勇有谋,善于领兵和团结将帅,深受汉景帝赏识与信用,并一再给予嘉奖。然而对于功名利禄,秦翰并没有任何兴趣。这个年轻的宦官与“护国公”一样,在乎的只有为大汉开疆扩土,维护大汉的威严。
在刘彻表现出“王”的才能之后,汉景帝便让秦翰这个深得自己信赖的宦官长侍刘彻。在大汉没有战争的时候,秦翰便是一位长伴刘彻身边的小宦官。
而对刘彻来说,秦翰与李白一样,是她可以信赖的好友,刘彻允许对方配剑面见自己。当然,刘彻还是有些讨厌对方那种“迂腐”的性格。与李白相比,总是一板一眼的秦翰显得有些无趣。
刘彻坐正身子,深吸一口气。
“好了,朕玩够了。现在说正事吧!”
少女从椅子上站起身,之见她缓步走下高台。一举一动中充满了文人的儒雅与武者的自信。
缓缓来到下方众人面前,刘彻先是双手作揖,向着李靖弯腰道:“老师,学生这里有礼了。”
随后少女又转身面向陈庆之,再次作揖弯腰道:“二师兄,师妹这里有礼了。”
最后看向一旁的王玄策道“王大人,好久不见了。”
面对来自刘彻的问候,李靖与陈庆之两人笑着点了点头。
问候完书房内的众人后,刘彻转身回到了放置书桌的高台上。她将双手靠在背后,带着君王的傲气,略微侧脸俯视高台下方的众人。
李靖带头向着刘彻跪下双膝,众人同时大声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大汉以孝治天下,刘彻见到李靖当先父子,后君臣。
“都起来吧。”刘彻淡淡说了句,转身重新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坐下。少女收起了之前轻浮与高傲的神情,向着面前三人正色道,“子云,朕之前在朝堂上大致听过你在罗马的所见所闻,朕也粗略见过了你带回来的那些不可思议的小玩意了。现在朕想要详细听听你在罗马的故事。”
大汉开国两百年,涌现出无数名师大帅。
昔日跟随汉高祖推翻暴秦的淮阴侯,领军驻守边关抵抗匈奴的孝烈将军,数次统领大军深入草原迎战匈奴的飞将军,以及虽是平民出身最终成为大汉异姓王的蕲王,皆是大汉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但是能得到“军神”这个称呼的人,除了淮阴侯外就只有李靖一人。
李靖通晓兵法,精通各兵种战术,同时又武艺高强,为世人所敬仰。旗下学生众多,这些学生中甚至包括现在的“护国公”与“赵王”。但是在众多学生中,李靖有三个亲传弟子。
继承李靖大部分用兵谋略与武艺,被视为李靖接班人的徐世绩。
兵法韬略几乎能与李靖相提并论,却完全没有学会师傅武艺的陈庆之。
几乎是“军神”的完美继承人,甚至比李靖更强。却几乎没有机会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天子刘彻。
在刘彻被册封为太子之后,李靖曾抚摸着刘彻的小脑袋,微笑着说道:作为我大汉的未来天子,这是你的不幸,同时也是你的幸运。
将来会成为大汉天子,意味着刘彻无法在战场上证明自己将会成为即李靖之后又一个大汉军神。
将来会成为大汉天子,同样意味着刘彻不会因为功高盖主而遭人猜忌。优秀的少女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正在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