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道

第二百一十四章 入静

  修行的关键在于心如止水的静,想要静必然先要入静。

  入静,可以是坐式、站式或卧式,更或是漫步亦无不可。

  而入静的关键只在于止念!

  止念,去除心中的一切杂念,只有心中毫无杂念,才能一心一意地入静,此为入静真正的意义所在。

  双肩下沉,全身放松;双眼睁三分闭七分,为双目垂帘之势;鼻息自然,呈深、长、匀、细、微!

  此为入静之前的准备,亦是入静的外在表现。

  外为引,引内在之心静!

  由外而内,身静心静,心静身静,身心合一亦是身心皆静,是为真正的入静!

  对于修士来说,入静是修行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

  因为在正常情形下,修士只有进入到入静的状态之中,才能真正的进入修行的状态之中。

  入静说起来容易,真想要做到,却不是说起来这么容易!

  无论是世俗凡人,还是修士,其实都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是人自然也会有人该有的万般牵挂,万千思绪!

  所以说是人都知道,身体的静很容易做到,真要做到心中的静,往往都是自欺欺人的奢想罢了!

  修士又有不同,修士可以利用各种可行的手段,强行做到暂时的心静。

  所以相对来说,越是高阶的修士,因为见闻与心性都相对成熟,所以也越容易做到真正的入静。

  而越是低阶修士,即使也能做到入静,但是其相对稚嫩的见闻与心性,使得他们入静的状态,无论从时间上还是质量上都会有不小的差距!

  李奇尽管不全算是苦修之士,却也相差不多。

  在李奇踏入修行以来,在定安城事件之前也没有碰上什么太大的曲折,因此他之前也能很容易就踏入入静之中。

  经过定安城一役之后,李奇发现他的内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变化自然会有很多,一时半会之中,即使李奇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有些什么变化。

  但是现在又有不同,因为现在李奇至少能确定有一点绝对有了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实在无法与往日一般轻易就能进入入静,因为李奇知道,他实在无法做到入静。

  无法入静自然是不行的,所以李奇只能选择站在悬崖边,让冰冷的山风来冷却肉身的温度,所以李奇一直站在洞府外的悬崖上一动不动。

  充分利用外界环境强行入静自然也是一种手段,所以经过三个日夜的努力,李奇终于勉强进入了入静之中。

  李奇的修行与大多数修士不同,他不需要入静就可以修行,因为他体内的灵力一直都在不停的自动运转。

  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无论做什么还是不做什么,李奇根本就没有丝毫停歇的在自行修行之中。

  或许是因为李奇资质实在太过差强人意的缘故,自行修行的效果极其微弱,但也是聊胜于无。

  所以李奇每一次入静都不是为了修行而入静,他每一次入静,自然只是为了让内心真正平静下来罢了!

  心静则神明,神明则气爽!

  所以入静也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才能看到平日看不到的,才能想到平日想不到的!

  所以入静中的李奇肚子饿了就服下一枚辟谷丹,除此之外他只是定定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所以入静中的李奇自然什么都不会想,因为他本就不愿意去想,因为他本就希望什么都不想,所以他肯定不会去想!

  李奇好像彻底变成了一具雕像,他非但不想也不动,所以他也确实变成了一具有血有肉的,喘着气的雕像!

  所以李奇当然也不会知道,王诗雨每隔三天都会来看他。

  王诗雨每一次来都站在很远的地方看着李奇,她只是轻轻叹息一声过后,带着满脸的关切之色站在原地凝视着李奇,然后在一个时辰之后才悄悄的离去。

  李奇当然不会知道,自从他离开黄大师洞府的那一刻起,黄大师洞府大门一直都是敞开着的。

  李奇同样不会知道,在他站在悬崖边的时候,黄大师也早已走出里屋,并且一直在石桌前闭目打坐!

  黄大师并不是一直都在闭目打坐,因为黄大师天早晚都会看向李奇洞府的方向。

  黄大师看的时间也不长,因为在盏茶时间过后,他总会略微摇了摇头就又开始闭目打坐。

  李奇一直都是一个极端,因为他无论做什么都是极端的,所以他已经陷入了极端疯魔般的入静之中!

  不疯魔不成魔,不疯魔就不是李奇,所以李奇依旧是曾经的李奇!

  在疯魔般入静之中,李奇入静已经过去一个月,又一个月。

  李奇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已经忘记了他是在入静,甚至忘记了他自己!

正在加载更多

目录(N章)公告
N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