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贼村
村子不大,不过住着数十余户人家,乃是方圆数十里内外唯一的村子。
东海之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渔村所在之地更是山青水秀,水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按理来说周边应当是村落集聚,人脉兴盛,不过却恰恰相反,除去十里外有一官家驿站,渔村周边竟荒无人烟。
这古怪现象跟东海渔村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村子虽以渔村为名,所行之事却与之相差十万八千里,乃是一个恶名远播的村子,村中男子讨老婆几乎全靠坑蒙拐骗,而家中少女哪怕亭亭玉立也无人问津,村民所到之处更是蛇蝎避让,行人躲之不及,名声极为恶劣。
不巧的是,这个村子已经有了五百年历史,无论饥荒灾祸还是烽火战乱年代,这村子就是魏然不倒,袭至今日,人丁似乎还有隐隐壮大的趋势。
数十余户人家,七个姓氏,也可以说是七大户人家。说来倒也巧合,其中六个族氏却是百家姓排前六位姓氏,除去赵,钱,孙,李,周,吴六家,还有一家却是姓姬。
这个故事还得从五百年前说起。
话说五百年的渔村大致与今日也无二,只是那时出海捞金的风气颇有些浓厚,何为捞金?就是专捡死人钱财,那时东海滨岸港口颇多,这片大地还是属于王朝的管辖范围之内,海上开辟有航线,连接江南繁华之地。
东海自古物产丰韵,风景又十分秀丽,无数江南游客慕名而来,而那商贾之流也多汇聚于此,那时的兴盛可想而知。
不过人有祸福旦夕,商船航行于汪洋之上,天灾劫难不可避免,寻常风浪还好,若于暴雨急风,船翻人灭时常有之。于是,千百年来不知多少商船沉在汪洋深处,而那船上之人也自是喂了海中游鱼。
而东海也有了一个别称,沉船之地,无尽的碧波之下,不知多少前人埋骨之中。
然而这船沉多了也不好,特别是一些暗礁汇集之处,往来船只稍有不慎就升了天,无数物资财货遗骤然没入水底,其中还不乏一些金银珍宝,古玩名画,于是这些“无主之物”就成了有心人眼中的香饽饽。
一些游民不务正业,专门出海干些捞金之事,有些人去了永远留在那片碧波之下,而有些人满载而归,一跃成为百万富豪,香车美酒,享尽人间富贵荣华。
有人成功,自是引起的一片无数人眼红,霎时,捞金的风气瞬间便席卷滨海沿岸,甚至一些人不远千里望风而来,梦想着捞到一两值钱之物,也好“荣归故里”!
搞笑的是由于捞金风气过重,往来捞金的船只竟比商船还多,而其中一些人更是长年奔波于东海之上,专门以此为生!甚至一些“久未开张”之人,看着往来船只穿过竟面露火热之色,仿似在期待那商船触礁而沉,那赤裸裸的目光看得商船上之人都是毛骨悚然!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有都有!不过前人的教训也不是空穴来风,海上天气,一言不合就风起云涌,无数葬身鱼腹的“先驱者”告诉后人这金不是这么好捞的!
于是,捞金的风气缓缓淡去,却还有一些亡命之徒依旧转辗于浪尖之上,吃着这口带血的饭!而东海渔村的祖上就是这样的人。
渔村祖上起初是源于一个专业捞金的老组织,其内部云集了各行各业的奇人异士,在当时的捞金队伍中也算是排得上号的老把子。
这组织也颇为了得,有些人了掌天地气象,可预测天际云雨变幻;有些人则深熟水性,海中摸鱼如探囊取物;而有些人身手不凡,可震慑不法之徒的觊觎。这组织也算分工了然,集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几次尝到甜头,让这只热血的队伍更是壮大。
可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到了无边无际的汪洋之上才知道人力有多么渺小,这不,一不小心整只队伍便让大浪给淹了,船上之人大多成了鱼群肥料,活着回来的寥寥无几。
而渔村祖上便是死里逃生的那批人!
大船崩塌之际,全体人员均堕入了大浪之中,哪怕是极熟水性之人也挣扎不了多久,而存活那批人刚好位于一块较大的木板碎片周围,这才紧紧抓住那物免于沉入海底。
那船的碎片很多,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寻了那么一件救命之物,不过大海风波不尽,顷刻间便将人群打散,许多熟悉面孔永远消失在了海浪的另一头。而渔村几位先人在海上漂了三天三夜,最后兴许是祖宗保佑,竟被洋流送上了海岸。
到了岸边,三日水米不进,有些人早已奄奄一息,有些人却在即将登岸的不远处体力不支落入了水中,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五人。
正在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