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麦田野猫
方岩看的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叫霍尔顿,是个中学生。他被学校开除,在纽约市流浪了几天。霍尔顿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孩子们都在麦田里奔跑,边上就是悬崖,他要保护好那些孩子们。
这本书写得离经叛道,有很多脏话,还涉及城市的种种阴暗面,一度被抵制。后来,它成了不朽的名著。《麦田》算是中学生的读物,方岩在监狱里没看过啥书,正在恶补。
小说看得还差一章,方岩把书放在一边,拿出纸笔,慢慢写字。
袁媛偷看了他几眼,悄悄把鞋脱了,一只脚轻轻踩在方岩的膝盖上,热热的,软软的。
“公共场所,注意你的形象。”方岩说。
“你在干嘛?”
“写歌。”
“写什么歌?”
“嗯,我在写一群鸭子。”
《麦田》里写道,纽约的中央公园有一个湖,湖里有很多野鸭子。主人公霍尔顿一个劲儿地问别人,冬天来了,那些鸭子都去哪儿了,是有卡车把它们运走了吗?
他一遍一遍地问,很烦人。
一个孩子气的问题。成年人要操心的事儿太多,顾不上鸭子们的死活。方岩觉得,这个情节比“守望者”那一段儿更有意思。他要把它写成歌。
在1950年代天寒地冻的纽约,还有一个半大的小伙子想着那群野鸭子,多好。
“坏人,鸭子会不会有歧义?”
“什么歧义?”
“……”袁媛的脸慢慢变红了,越来越红。她把脚收了回去,低头不说话,方岩也明白了。
写歌真难。
这首歌是给何煜写的。方岩觉得她的作品太少,需要更好的歌。方岩之前没写过歌,只是在监狱里即兴地唱,胡编乱造。等到真正去写歌,居然很顺手。
鸭子是一种肥胖的、四处可见的流浪动物。方岩把鸭子变成了野猫,总算搞定。
在《野猫》这首歌里,冬天有很多只野猫都冻死了,但方岩没有明写,只是一遍一遍地追问。这样更有感觉。
方岩又拿了一张白纸,写上旋律简谱、和弦,再抄了一遍歌词。用手机小心对焦,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何煜。
吃过午饭,送袁媛回学校上课,方岩又去了附近的德意大学,找杨震宇。震宇说,学校下午有乐队排练,让他一起看。
昨天和马盛光老先生聊了半天,方岩改变了不少。
见过了高山,他渴望变强。
在这之前,方岩只想按部就班地练琴唱歌,读书。但现在他明白,这些远远不够。他要多看演出,吸收各种东西。
德意大学,一所百年名校,校门很威武,立着两只石狮子。杨震宇和老虎也戳在门口。
方岩怕被人认出来,又掏出眼镜戴上。
结果……杨震宇打量了他半天,说差点儿不敢认。
三人往学校的小礼堂走。杨震宇说,5月初学校要办一场音乐节,摇滚乐队有一次专场演出。现在小礼堂已经腾出来了,专供各种乐队排练。
“你们学校有多少乐队?”
“摇滚乐队,差不多20支。”
这么多?方岩有点儿吃惊。不过一想也对,一个大学的本科生好几万,20支乐队,也就100来人,比例并不算高。他问:“你们演出吗?”
“本来,是要演的。”
老虎补充:“师父,后来你把我们都打击了,我们就退出了。”
“……”
小礼堂并不小,足够容纳1000人。舞台很宽敞,有一支乐队正在鼓捣设备,台下稀稀落落坐了几十个人。
老虎的眼睛亮了,他指着舞台中间的人说,这是吉他协会的下一任会长,也是学校里的第一位吉他大师,名叫平原。这乐队名叫“修罗”,平原是主音吉他,也是主唱之一。
“我们江东市有四大吉他高手,平原22岁,是岁数最小的。”老虎详细地介绍。
杨震宇说:“去去去,老虎你烦不烦。”
“还有,平原追过夏沫。”
“额……”
平原比杨震宇高一届,已经保研。平原上大二时,追求过一阵夏沫,但没成功。从此,杨震宇把他恨上了。德意大学偏理工科,狼多肉少,其实也不算什么。
平原短头发,前面染了一道蓝紫色,还戴了个耳钉。
乱响了一阵,乐队都调好了音,平原一个人开始弹吉他,带一点失真、合唱的效果,声音很温暖,弹得速度超快。他用的是一把依班娜(Ibanez)的双摇琴。
杨震宇问:“他弹得怎么样?”
“很好。”
方岩想,平原大概比许勇稍差一些,绝对算高手了。
杨震宇靠在座位上,长吁短叹,说:“太不公平了。”
“怎么了?”
“阶级差距……”
杨震宇说,平原的吉他是从国外买的,算上税24000,他吹嘘了好一阵。修罗乐队的成员都很有钱,装备齐全,还有吉他协会的资源,每个学期有学分拿。
修罗乐队有钱租排练室,或者占用学校的场地排练。废柴乐队只能在城中村租个小破违建,怎么比?
方岩笑着听杨震宇的抱怨,渐渐的,他笑不出来了。
他说得都对。
华夏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度,阶层划分早已结束,富人、穷人泾渭分明。近年来,农村孩子念大学的比例越来越少。这非常可怕,因为读书几乎是穷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很多人放弃了。
方岩住在城中村,邻居们都是小商贩、打工的年轻人,而1公里外就是摩天大楼、高档住宅。穷人想改变命运,太难了。
大学里也是如此。穷孩子、富孩子同住一个宿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
杨震宇想做乐队,只是一件特别小的事儿,却也折射出大问题。他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买一件乐器要精打细算,他还能抱怨一下。可是,比他更穷的同学们,连玩儿音乐的时间、心情都没有。
琴师吕大城说,音乐太奢侈,就是这个意思。你走在街上,是满满的浮躁气息。
这也叫马太效应。富人越来越富,穷人永远穷。修罗乐队有钱,技术不断进步,已经能商演、挣钱了。可废柴乐队永远是废柴。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方岩想,监狱里不也一样吗?和监狱、社会相比,大学已经相当公平了。杨震宇的苦恼,在他看来根本不叫事儿。
“你好好弹琴吧。”
“我什么时候能超过那个二货?”杨振宇指着台上问。
“一年。”
方岩在开玩笑,他想,如果杨震宇一年每天弹12个小时,手指不疲劳,肯定能超过平原。想不到杨震宇当真了。
“真的?”他很兴奋,大声叫道。声音在大厅里回荡,很多人朝他看。
舞台上的吉他声停了。平原看了一眼杨震宇,露出了轻蔑的笑。他走到麦克前,说:“网红也来了?”
“……”
平原的声音透着一股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又说:“网红,你不是要退学吗,还来学校干什么?”
“白痴……”杨震宇怒了。
平原说:“废柴永远是废柴。”
方岩透过眼镜,仔细打量平原。你何苦这么猖狂?
正在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