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1937

第一章 劝说

  三月的微风已经有了些春的气息,柳梢上开始泛起了一丝丝绿色,但早晚仍旧是刺骨的冰寒,似乎在提醒人们寒冬并未离去。

  寒假的结束让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再次踏上了归校的火车,刚刚闲歇了没几天的火车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把散落在各个小县城和农村里的学生们收集起来,送往全国的各个有着大学的大城市。

  但有一列火车却有些与众不同,载满了一车厢学生的火车在离济南站还有一百三十里路程的一座鲁北小县城停了下来,几十名神色兴奋的青年学生从火车上下来,有趣的目光打量着周围一切的事物。

  青年学生们下车后很自然的按照性别分成了两个小圈,男的围绕在一个身材高大,脸上有着抑制不住兴奋神色的男生旁边,女的围绕在一个有着一头清爽短发,模样十分清秀的女生身边。

  两人正是应陆文青邀请而来的伍南生和林秋,随他们来的还有七十多名来自北平各大院校的学生,一些是伍南生和林秋两人自己发动的,还有一些是根据陆文青的要求,两人又特地寻找的。

  伍南生的目光在站台搜寻着,很快,一个熟悉的正在向他们走来的身影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伍南生面色一喜,赶忙向前迎了两步,然后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南生、林秋。你们可来了。”

  陆文青边说着,边用目光在学生中打量了一圈,越看神色越是喜悦。

  “文青兄,让你久等了!”

  伍南生有些抱歉却有有些兴奋的说道。本来年节过了一周他便安顿好了家里准备要来,但临行前接到陈修括的电报,让他赴北平一晤,他还以为陈修括是要劝自己留下,但见了面才知道,陈修括是让自己在北平多待一段时间,等寒假回来的同学到校后再发动一些人去陆文青那里,还说此事陆文青一定支持,一同见面的还有林秋,她也支持陈修括的想法。

  伍南生不敢自己下决断,便将此事向陆文青拍了电报,陆文青果然如同陈修括所说,不仅十分支持,而且还给伍南生打来了一笔钱冲作活动经费,让他尽量招募学生,还提出了一些优先招募的专业名单。

  得到陆文青的首肯后,伍南生便开始放手在学生中进行动员和招募,由于各专业开课时间并不一致,按照陆文青的名单找齐各专业的人员确实耗费了不少时间,因此直到开学二十天后,也就是三月十五日,两人才找齐了陆文青名单上的专业,然后踏上了前往平原的火车。

  “林秋同学,好久不见,欢迎来到平原。”

  陆文青和伍南生握完手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一旁的林秋,微笑着开口道。

  “陆先生,好久不见。”

  林秋微微一颔首算是见礼,清秀的面孔上神情依旧淡雅,话语一如既往的简洁。但内心却是有一些忐忑。

  林秋和伍南生不同,他不是接到陈修括电报才赶到的北平,她的家就在北平,甚至陈修括在北平的住所也是她帮助寻找的,把伍南生喊道北平来的主意也是她帮着出的。

  之所以帮陈修括出这么一个主意,是因为北平城内发生了一件大事,直接使许多对抗日运动日渐沉寂而不满的学生们振奋起来的一件大事。

  学联回来了!

  在国民党三中全会落幕的第二天,学联就重新出现在了北平学生运动的舞台上,并迅速重新取得了对学生运动的领导权。

  像是一把火把点在早就干燥了的柴草堆里一样,北平的学生运动很快重新振作了起来。陈修括和林秋两人也得到了学联领袖黄境的接见,二人将最近的学生运动向黄境做了报告,陈修括还将在济南的事情向黄境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出乎林秋的意料,黄境听完之后竟然十分支持陈修括的决定,在宣布陈修括和林秋两人将接受组织的考验的同时,也给二人分配了任务,陈修括的是在二十九路军将士们中鼓动和坚决他们的抗日决心,而林秋的是贴近和改造陆文青的思想,宣传党的思想,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据黄境说,这是党目前的中心工作之一,鲁西北和胶东都有同志在做同样的事情,这也让林秋感受到了压力。

  相比林秋心里的压力和忐忑,陆文青心里则是满满的兴奋和喜悦,灾民里的青壮入军营已经二十几天了,这二十几天内陆文青每天忙的焦头烂额,总算在周遵时所派来军官的支持下把军纪军规建立了起来,每天的训练量也都不小,可士兵们的知识水平太低了,而且许多人只是因为受了灾家里过活不下去,才出来当兵的,心里仍存着度完灾就回去的想法。

  有了这批学生,陆文青觉得他可以开始进行改造士兵的思想工作了,而且最初设想的识字班也可以办起来了,这样士兵晚上有事干,可以在学字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抗日思想。

  不过对于陆文青来说,眼下最要紧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大正,你和南生带着同学们去军营,林秋同学,你跟我来一下。”

  陆文青和两人打完招呼之后,略一沉吟让伍南生带着其他人先去军营,把林秋留了下来,林秋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心中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为何被留下。

  伍南生有些疑惑,却也没多问,带着同学们和陈大正走了。

  “林秋同学,你得帮我个忙。”

正在加载更多

目录(N章)公告
N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