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说

第一章 少年入京

  现在是永昌六十二年。

  建康的春天依旧美丽,一如千百年前南唐刚建国时一样,时光没有让建康变得俗气,反而更使这千年古都洗尽铅华,庄严而瑰丽。

  延绵十几里的百丈城墙守护着这座都城,威严而神圣。

  秦淮河缓缓地穿过建康,来来往往的商船挤满了几百米宽的河道。阳光洒满了江面,波光粼粼,如同撒上金粉的蓝色绸缎,层层叠叠,柔光肆溢。

  鱼儿不时跃出水面,让风吹过它们的鳞,它们落回水里,激起水花。

  建康江边的杨柳是出了名的了,她们在风中拂起长发,空中满是绿色的气息,有人说,她们是建康最美丽的女子。女子悦的是人,她们悦的是城。

  现在是春天,整个建康,都是飘飞的柳絮。

  城南的皇城,远远就可以看到那朱红色的宫墙,仿佛是血一般,却没有煞气,反而与周围的环境自然融合,连为一体,因为那是温文尔雅的南方大师筑的,那是江南女子的朱唇。

  里面住的人也是极好的,出来采购的小太监从来不盛气凌人,他们最爱和胭脂巷里的姑娘打招呼,现在街坊里还流传着小太监和青倌楼的花牌私奔的故事;卖菜的奶奶最喜欢和宫女和小太监讨价还价了,因为这样,她们就能听到宫外听不到的、如此多花样的、讨人喜欢的话,最后,她们往往会往他们的菜篮里多放一把青菜。

  多么美的城,多么好的人。

  “且说永昌十二年,南北的大军在厢山进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史诗大战!双方一共出动了一百二十万大军!”陆羽茶楼里,一个留着八字胡的说书老先生打开了他的扇子,开始了他的故事会。

  “北齐的道士和南唐的修士在空中杀得昏天暗地,地上的军士无不拼死相斗!“周围慢慢聚集了五六个闲人,说书先生说得更加有劲了。

  然后他抿了一口茶:“最后回到家的不过三十万,而那厢山,集天地精华之地,在短短几个月里被烧了个精光!那些奇珍异兽,死的死,散的散,可谓可惜至极!”随后摇头叹息。

  片刻,他的眼中闪出精光“在战局僵持之际,只听我南唐神将江烟尘向天轻轻一呵,北齐道士无不肝肠俱断!呵!原来那江烟尘居然是个半步成仙的强者!”

  “北齐大军在王帅的攻势下支离破碎,那青云军西取渡河湾,大将唐诗直捣冉舫大营,取其头颅!那墨家高手被五毒门杀得鸡飞狗……”

  就在说书师傅说的起劲,听众听得入神时,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打断了他:

  “师父,冉舫没有死啊,唐诗还没赶得及设伏,北齐皇帝就和皇上讲和啦!”

  说书先生因被揭穿而羞得老脸发红,而周围原本就不多的听众哄笑着散开。

  他气得面红耳赤,因为这意味着今天的饭钱就没了着落。

  “你个臭小子,就不能管住你的嘴?”他对着坐在自己左边那个少年说。

  “师父,就算那是故事,可也不能乱说。”那少年低头摇晃着说。

  “臭小子,那哪里是故事?那是真实的事!”先生气急败坏的说。

  “师父,书上可没有写江将军对天大吼和五毒门对战墨家高手的事情,这应该又是你自己编的吧?”

  “不肖徒!居然敢质疑为师!”说完老先生一扇子打在了少年的脑壳上。

  那少年痛得直摸头,委屈地说:“圣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师父这本来就是你错了嘛。”

  “臭小子,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这老先生再要打那少年一扇子,却被他灵巧地躲开了,刚要大骂,又被店小二的吆喝声打断了。

  “茶来咯!”店小二熟练地把两大碗茶放在桌子上,然后轻盈离开。

  “喝茶!”老先生看着少年没声好气的说。

  “嘿嘿,谢谢师父。”少年高兴地坐回板凳上,正要捧起茶碗。

  “啪!”老先生一扇子打在了少年的手上,“臭小子,教你几百遍了都不长记性!自己喝茶前要先干什么?”

  少年强忍着痛意,憋出一个殷勤的笑容:“师父请喝茶。”

  “这还差不多。”只见老先生满意的单手拿起大腕,侧过身子,右脚踩在板凳上,把碗凑到嘴边,撅起嘴唇,猛地一吸——

  “啧——”巨大的嗦茶声惹得别人投来鄙夷的目光。

  不过他丝毫不在意,几秒钟便喝完了一大碗茶。

  “呃——”好大一个饱嗝!周围的人略有生气地盯着他,心想着这是哪里来的土包子!

  “啪!”老先生把碗放在桌子上,大喊一声:

  “爽哎!”

  周围的人蠢蠢欲动,好想跳起来打他一耳光子!

  少年则以双手,将茶碗平端而起,慢慢递到嘴边,用嘴唇含住茶碗,慢慢一饮而尽。

  没有发出半边声音。

  只有喉结有节奏的来回滚动,告诉别人他在喝茶。

  然后他轻轻放下茶碗,用手背轻轻碰了碰嘴角,轻声赞到:“好茶呀。”

正在加载更多

目录(N章)公告
N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