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总裁追逃妻

NO120 危急,大反转!3

  最终,程父终于还是没有能抵敌得住方语柔的语言外加眼泪攻势,答应让程敬轩带他们去游乐园。

  程敬轩松了口气,正要给自己圆个谎,转道去明江华庭,方昊羽却一脸酷相地追问了起来:“是不是妈妈想我们了?”

  “呃……”程敬轩舌头打结,无数个弯转下来,一时没有能够再转回来。

  方昊羽不耐烦了:“你不会对妈妈怎么样了吧?我们不要去游乐园,现在就去外婆家里!”

  程敬轩见了他这么多次,头一回看到他这样的颐指气使,忍不住愕然相向。

  方语柔也急了,从后座爬到了副驾座:“你把妈妈怎么样了?如果你欺负妈妈,我和哥哥一定饶不了你!汊”

  声音很清脆,可内容却很张狂,听得程敬轩半天无语。

  他在旷世的地位,完全可以说是一人以下,万人以上。近年来,程父也几乎绝足不去旷世,他总是一言而决,多少年都没有听到有人会这样质问他了。

  “我没有把她怎么样……”程敬轩苦笑,“她在明江华庭等你们,你们……是去游乐园,还是去看妈妈?”

  “这不是废话吗?当然要去见妈妈了!”方语柔很不屑地扁了扁小嘴巴,不点而红的嘴唇,像是一只小小的红菱,说不出的可爱。

  方昊羽则更酷:“游乐场?你当我们还是小孩子吗?”

  程敬轩更加无语朕。

  他们不是小孩子,谁才是?

  不过,最初的目的终于达到,他也就不再纠结。和方昊羽打嘴皮子仗,比在谈判桌上和人唇枪舌战还要艰难。

  更何况,还有一个牙尖嘴利的方语柔在旁边帮腔。

  虽然兄妹俩经常打嘴仗,一个说笨,一个骂蠢,但只要一有外人,矛头就立刻一致对外。

  而对于双胞胎来说,他就是个外人。

  这个结论,很让他不舒服,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妈妈还好吗?”方语柔看到程敬轩不说话,得意地和方昊羽交换了一个眼神,才凑到方向盘前,神秘兮兮地问。

  程敬轩觉得这话,还真不大好回答。

  方心佩好吗?

  病得七荤八素,当然称不上好。

  可是他如果实话实说,这对兄妹会不会把他当成阶级敌人那样来批判?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他完全可以预期。

  “你们去看了就知道……”他的回答,让方语柔瞪大了眼睛。

  “爸爸,你有话就直说行不行?顶讨厌你们大人,明明说的是这个,偏要绕上几个弯儿,让人听得云遮雾罩的,显摆你们有水平吗?”

  “咳!”程敬轩被自己的口水呛了一口。

  方昊羽在后座摊开了手脚,整个人都半躺下来,给自己找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以后,才闲闲淡淡地说:“这还用问吗?妈妈一定很担心我们,也许还担心得生了病。要不然,你以为爸爸会把我们从程家带出来吗?”

  程敬轩对儿子的智力,叹为观止。他很想找一间最权威的机构,测试一下儿子的智商。这小子,还是个孩子吗?

  难怪程父一眼就相中了自己的继承人,还不单单只是血缘关系的因素。

  方心佩并没有睡着,她穿戴整齐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唇上还涂了一点润唇膏。

  看到小兄妹俩蹦跳着扑上来的时候,她竟然热泪盈眶。

  “昊羽、语柔。”她低柔地叫着他们的名字,只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

  “妈妈,我们想你。”方语柔的感情,总是十分外露。抱住方心佩的脖子,在她的颊上“叭唧”了一口。

  “妈妈有点发烧,别离我太近了。”方心佩把女儿抱远了一点,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遍,才舒出一口长气,“没人欺负你们吧?”

  她担心的,是程敬轩的继母。

  “妈妈放心,只有我们欺负人的分,谁会欺负我们啊!”方昊羽站在方心佩的身前,小身板站得笔直,从鼻子里哼出一声。

  这话说的,怎么像是黑社会老大的口气?

  程敬轩立刻觉得教育问题,需要提上日程。也许,回头等孩子们午睡后,可以和方心佩谈一谈。

  他本能地觉得,涉及到孩子的话题,方心佩就会变得很好说话。

  所以,用孩子来做个开场白,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欺负别人不要紧,可不能让别人欺负,对不对?”方心佩笑着捏了捏方昊羽的鼻子,看着两个孩子几乎如出一辙的笑脸,心里的幸福,早就酿成了海洋。

  程敬轩在一旁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教育?

  “那当然。”方语柔的笑脸,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灿烂得夺人眼球。

  “你怎么起来了?还发不发烧?”程敬轩皱着眉头问,很不满自己被撇开在一旁。

  “妈妈,你生病了!”方语柔叫了起来,“哇,好烫,我替你去拿冷毛巾。”

  方昊羽一把拉住她:“笨蛋,我们以前没有冰箱,才要用冷毛巾啦。我刚才看到厨房里有个大冰箱,拿冰块效果更好。”

  “哦。”方语柔答应了一声,飞快地去了。

  程敬轩怕她摔跤,跟过去看的时候,看到她已经打开冰箱,正探着小脑袋往里翻找着什么。

  “小心被冰着了。”程敬轩把她抱起来,“要找什么,爸爸帮你找。”

  华语第一言情袖添香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阅读。-- by:da50s2x|14416|1195845 -->

正在加载更多

目录(N章)公告
N正序